從習主席新年賀詞感受民生之重

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亮點紛呈,觸動人心之處頗多,最美國商標登記美國商標申請推薦走心的細節之一,是把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從“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準施策”,旨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就“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是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等方面的事情”全面發力,再到坦言“大傢有許多收獲,也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民生工作還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可知其中最核心的關鍵詞:民生。

關註民生,關心困難群眾,這是5年來新年賀詞中的清晰主題。比如,2015年新年賀詞中說,我國人民生活總體越來越好,但我們時刻都要想著那些生活中還有難處的群眾。再比如,2017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其實,早在2014年,習主席的新年賀詞就提到,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傢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如今,重申“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時間在變,民生觀沒有變,民本思維也沒有變。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葆有民本思維,就應該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中有新作為,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有新檢視,在“治理之道,莫要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中有新舉措,在“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中有新目標。

過去一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13.5億人,又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鮮亮美國商標登記台中的成績單,這是看得見的民生工程,這是振奮民心的善政良治。

同時也應該看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正如十九大報告所稱,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瞭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沒有終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沒有終點。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中國正在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全國人民正健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目標宏大,要求更高,這體現在: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百姓之心為心就能離宏大目標越來越近。

“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這是莊嚴承諾,更是行動指南。新時代,新氣象,乘著改革開放40周年的浩蕩東風,凝心聚力,揚帆劃槳,我們就能擁有更加明亮的未來。

(作者秦川系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編輯部評論員)
arrow
arrow

    wgo082ei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