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上百年的世界級“非遺”,被兩個蘇州人發揚光大!

核心提示:蘇州是聞名世界的工藝美術之都,這裡活躍著千千萬萬的手工藝人,他們承接著過去幾代人的精巧技藝,將美的物件呈現於世人。但是,傳統手工藝也在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困境,匠人老去,技法陳


蘇州是聞名世界的工藝美術之都,這裡活躍著千千萬萬的手工藝人,他們承接著過去幾代人的精巧技藝,將美的物件呈現於世人。但是,傳統手工藝也在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困境,匠人老去,技法陳舊,市場閉塞等問題突出

2009年,來自蘇州的兩門古老的絲綢技藝 緙絲 與 宋錦 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是傳統的技藝該如何走向未來呢?兩個蘇州企業傢,開始找尋自己的道路。

這個創新舉動,會影響整個行業。

謝晴容 蘇州仁和織繡工藝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謝晴容,一個漂亮的80後 藝二代 ,10年前接手父母創建的仁和織繡工藝品有限公司,緙絲是他們最主要經營的產品。緙絲,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桑蠶絲織造技術,在西漢時期從古埃及傳入中國。宋代時,緙絲織造技術達到高峰,之後一直是皇傢禦用織物。有 一寸緙絲一寸金 和 織中之聖 的美名。

與常見的刺繡技法不同,緙絲是一種平紋織物,僅憑梭子和撥子就可以自由地織出任意圖案,如同作畫一般。

到目前為止,緙絲是唯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織造工藝。

與宋錦一樣,這門手藝也面臨著傳人老去技藝凋敝的離傷。謝晴容大學畢業後,原本在一傢外企工作,並不情願接手傢族這一份夕陽產業。

20年前,做緙絲還是一門不錯的營生,謝晴容的母親曹美姐經歷過那個輝煌的時代,依靠在緙絲領域的鉆研,她也曾經風光無限。但是好景不長,這門手藝日漸式微,也開始面臨著傳人老去技藝凋敝的困境。當年輝煌的三個廠房,上百號工人,現在縮減到五六個,大批木機也被拆卸瞭堆放在倉庫裡。

謝晴容看到,母親依舊延續瞭老派的做法,定期邀請客戶到公司開宣講會,然後兜售老舊的藝術形式,她和母親觀念有瞭分歧,一次越南商標局門可羅雀的拍賣會後,謝晴容決心開辟緙絲在新時期的出路。

一位熱愛緙絲的畫傢讓她心中有瞭主意,她嘗試讓畫傢和織工進行合作,將織和畫這兩種藝術形式糅合於緙絲之上,然後設計針對大眾消費品市場的手包、茶人服、扇子等日常用品,經過三個月的試水、生產、糾錯,一個系列的緙絲新品躍然於世,令人眼前一亮,新瓶裝舊酒,讓緙絲重新煥發生機,這個小小的嘗試,也為行業帶來瞭久違的新鮮空氣。

織畫新品發佈後,仁和織繡的訂單持續增加。古樹開出新花,緙絲的商業價值越來越有釋放力。

一路走來,謝晴容說: 生活的轉變,就是你在丟掉一些的同時,你也會獲得一些,而我覺得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曲線,可能我在年少的時候擁有很多,然後中間丟掉一些,但是我到瞭中年,我又收獲瞭很多人生的閱歷,人生的一些豐富的東西。

你放著陳列,申請越南商標就是保管。把它應用好瞭,就是保護瞭。

吳建華 吳江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4年11月,在北京水立方舉行的APEC晚宴上,參加會議的領導人攜帶夫人,統一亮相一起拍攝 全傢福 。他們穿的宋錦 新中裝 面料,便是出自吳建華之手。2017年春節後,吳建華又接到瞭中國外交部禮賓司發來的一個重要訂單,給國傢領導人定制出訪國禮,訂單內容是采用宋錦工藝做一款手包、胸針和圍巾。

宋錦織造,是一項古老的絲織技藝,形成於北宋時期,南宋遷都杭州後,為瞭滿足當時宮廷服飾和書畫裝裱的需要,在蘇州設立瞭宋錦織造署,宋錦得以飛速發展,蘇州也成為瞭這項技藝的主產地,故又稱 蘇州宋錦 。宋錦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我國的三大名錦。但是近代以來,戰爭頻繁,民生凋敝,宋錦一度奄奄一息,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隻剩下12臺織機。

過低的生產效率,成為阻礙宋錦發展的一大難題。吳建華將眼光放在瞭一墻之隔的現代化車間內。2012年,吳建華帶領技術骨幹在每臺價值100萬元的進口設備上動手改造。經過四個月的努力,能夠按照宋錦織造標準進行生產的數碼劍桿織機,在這個車間裡成功改造出爐。比起手工生產,數碼的現代化機器讓生產效率提高瞭100倍,吳建華迅速擴展瞭宋錦的應用范疇。

2017年夏天,鼎盛絲綢車間轟鳴聲不斷,阿斯塔納世博會的中國館禮品在此誕生瞭。隨後,廈門金磚五國會議、特朗普訪華國禮在保密狀態中陸續順利完工。在收獲官方贊譽的同時,吳建華再次接受時尚舞臺的檢驗,11月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為世界講述宋錦的故事。這一次展示宋錦的氣度范式,遠遠超越瞭以往。

到2018年元旦過後,鼎盛絲綢依然是唯一能在數碼大提花劍桿機上生產宋錦的公司。

吳建華說: 讓文化變得更時尚,讓時尚變得有文化,這個裡面的理念整個宗旨是不變的,最好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東西。

吳建華和謝晴容,在中國絲綢這片華麗又板結的古老土地上精耕細作,他們承接歷史的衣缽,小心翼翼地尋找著新時代蘇州織造的出路。而我們,有幸用鏡頭記錄下他們追夢的歷程。

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蘇州廣電總臺聯合廣東衛視馬志丹工作室,歷時一年時間的紀實、跟蹤拍攝,傾力打造大型人文紀錄片《中國夢 創新動力》之蘇州篇。

選題立足當下中國正在展開的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關註普通人物身上具有的創新理念、奮鬥精神與赤子之心。讓我們從這些執著堅持的人們身上,感受激情飛揚的中國夢!

越南商標註冊《中國夢 創新動力》系列節目之《赤子之心》、《新蘇州織造》,3月5日、6日晚19點30分,與您相約蘇州新聞綜合頻道,並將於3月13日、14日晚21點30分,登陸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


arrow
arrow

    wgo082ei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