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男子向一韓國男孩捐獻造血幹細胞



9月26日上午,經過4小時的采集,王炳效在北京空軍總醫院分離出22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由於造血幹細胞須在采集後48小時內註入受捐者體內,昨晚,王炳效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到達韓國,註入到一位13歲韓國男孩體內。

這是中華骨髓庫第6766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山西省第6例涉外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山西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左彤介紹,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合率與種族、民族和地區有關,中華骨髓庫為全球的患者服務,因此世界各地的華人和其他患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時,求助“中華骨髓庫”,可最大可能地獲得HLA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單位開歡送會派遣同事陪護

短寸頭發、戴一副半框眼鏡,中等身高的王炳效看上去體態微胖。昨天下午,憨厚的王炳效面對記者的采訪有些不善言談。就在前一天,從王炳效體內分離出222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已抵達韓國並註入到一名韓國男孩體內。

“采集完畢就能下床走路,跟平常一樣。”王炳效描述,采集幹細胞時,兩支手臂都要插入針管,兩手是平放在床上,不能移動,所以采集完畢後手臂有些僵,“沒有其他不適”。

不過這一過程並不枯燥。王炳效來京捐獻的事情,得到供職單位的重視,出發前開瞭歡送會,單位還專門派遣兩位同事全程陪同。采集過程中,中華骨髓庫山西分庫的工作人員及其同事都在現場陪伴,不時與王炳效聊天解悶。

山西省造血幹細胞捐美國商標註冊費用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左彤介紹,外周血采集不同於平常理解的骨髓捐獻,是通過提前給捐獻者註射“動員劑”,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再從捐獻者血液中分離出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目前,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都是采用外周血采集方式。

涉外配型成功案例中亞裔較多

左彤介紹,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合率與種族、民族和地區有關,比如亞裔患者需要捐獻,在歐洲找到成功配型的可能性極小。中華骨髓庫為全球的患者服務,因此全球華人和其他患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時,會求助“中華骨髓庫”。

在我國以往配型成功的涉外案例中,亞裔受捐者的案例較多。以山西為例,王炳效是山西省第6例涉外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此前的5例中有3例也是捐獻給韓國患者,另外兩例分別捐獻給瞭新加坡和澳大利亞患者。

左彤介紹,涉外配型成功的案例往往是因為患者在本國骨髓庫無法找到配型,患者所在醫院通過本國骨髓庫申請,向我國骨髓庫求援,如果找到合適配型,再由總庫通知成功配型所在的各省分庫,進行下一步工作。此次配型成功的韓國男孩也是通過這一流程進行的。

左彤表示,從采集方式上來說,涉外捐獻和國內捐獻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外周血來采集。流程上也基本一致,初配型吻合後,再進行高分辨配型、體檢、註射動員劑、采集等程序。不過,涉外捐獻涉及護送人員出入境等程序問題,比如造血幹細胞不能直接通過X光掃射過安檢,而需要通過專門渠道。

一般來說,涉外捐獻都是安排在出境相對便利的北京市相關醫院進行采集,但目前國內部分城市也具備涉外捐獻采集條件,比如該城市有已開通直通國外的航班。

對話

王炳效:“配型成功是一種緣分”

36歲的王炳效是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名設計工程師。2007年9月,他在街頭采血站獻血時,從宣傳冊中瞭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後加入中華骨髓庫。今年5月底,王炳效接到中華骨髓庫山西分庫通知,其與一名韓國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在王炳效看來,捐給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救人。配型成功是一種緣分。”

新京報:初次瞭解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什麼時候?

王炳效:2007年9月份,我在太原第一次參加獻血,當時抽瞭400毫升。獻血過程中,我在獻血屋中翻看宣傳冊,發現宣傳冊裡所說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與以前理解的不一樣。以前理解的移植就是捐骨髓,但宣傳冊裡所說的采集外周血方式很安全,所以就填寫瞭《志願捐獻者同意書》,並抽取瞭血樣。

新京報:得知自己配型成功時有顧慮嗎?

王炳效:沒有。從加入骨髓庫到得知配型成功過去瞭整整10年。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時也會想,什麼時候能捐獻成功?因為當時我還在堅持獻血,當時唯一的顧慮是在想獻血會不會影響捐獻造血幹細胞。

新京報:傢人怎麼看這件事?

王炳效:我妻子一開始有些反對,擔心會不太安全。但她也沒有很強硬地反對,隻是經常會提起這件事,我都會耐心解釋。我父母暫時不知道這件事,但我估計他們知道瞭也會理解。

新京報:捐獻的過程怎麼樣?

王炳效:我們是9月21日到達北京,提前幾天打瞭動員劑。打瞭動員劑之後身體稍微有些不適,但很快就消失瞭。27日整個捐獻過程大約4個小時,我是平躺在床上,兩隻手都插著管子,不能移動。我同事和工作人員都在旁邊陪著。捐獻完畢後手臂有些麻木,但沒有其他不適。

新京報:會關註受捐者的情況嗎?

王炳效:沒有刻意去想這件事。重要的是能救人就行,不管是誰,能配型成功是一種緣分。如果我在山西捐獻,我肯定誰都不告訴。但這次因為涉外,需要來北京,身邊人大多知道這件事,他們都持肯定態度。

背景

第6766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王炳效是中華骨髓庫第6766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對於每美國商標申請推薦個捐獻者而言,走到成功捐獻這一步並不容易。

左彤介紹,造血幹細胞捐獻最大的難度在於配型,配型成功率在十幾萬分之一。據介紹,中華骨髓庫庫容已超過236萬人份,但如果碰到難找的配型,很可能找遍這236萬人也找不到。

與配型難相伴隨的,是漫長、繁復的配型過程。在中華骨髓庫官方網站上,捐獻造血幹細胞從捐獻者申請入庫開始分為十個步驟,包括信息及檢測數據入庫、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初配相合再動員、再次留血樣進行高分辨配型復合檢測等等。據山西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整個過程為3至5個月,而中間任何一個關鍵環節無法通過,均不能成功配型。


此外,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臨捐時反悔和流失,也是造成配型難的原因之一。左彤介紹,隨著近年來的大力宣傳,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無害這一觀念正在深入人心。但受傳統觀念影響,捐獻造血幹細胞還是被部分大眾理解為損傷身體元氣,會受到傢屬、朋友的阻力。

所以,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有效的辦法是,每一位志願捐獻者的登記時要認真瞭解血液科學知識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常識,熟悉捐獻流程,做好配偶和直系親屬的思想工作,再填寫《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登記表》,以保證有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與其配型相合時能夠義無反顧地實施捐獻。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盧通



(原標題:山西男子向一韓國男孩捐獻造血幹細胞)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美國商標登記王曉易_NE0011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87FD0437ABC467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go082ei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